2017年,我辭掉工研院的工作,來到時代力量當個地方黨工,開啟我與時代力量的不解之緣。
2018年,代表時代力量,當選新竹縣議員。
2019年,成立時代力量的新竹縣黨部。
2020年,竹北的政黨票位居全台鄉鎮的第三名。
三年多來,看了很多紛紛擾擾。說地方的人不在意嗎?當然在意。
但許多時候,我選擇閉嘴,繼續忙碌在新竹縣的各種陳情當中,如同在去年我曾經說過,只要努力經營地方,老天爺不會虧待我們時代力量,自然而然沒有誰敢要脅我不合作會怎樣怎樣的問題。
這次的決策委員選舉,我掙扎了很久,到底要不要參選。直到剛剛忙完歌唱大賽,我都還在思考,我是該好好繼續經營我可愛的新竹縣呢?還是必須開始背負責任?
在我眼中,決策委員就是個沉重的責任。各種危機的處理、財務上的缺口、候選人的尋找與訓練、2022年的選舉布局,沒有一樣不是決策委員的責任。
我當然可以好好繼續待在我的同溫層,繼續在新竹縣擴大我的支持群眾。
但再想到當初參政的初衷,我想到了我曾經參與的社運、曾經幫助過的人,我想到了我參選的初衷不是為了待在舒適圈,而是要讓自己越來越強大,足以應付未來各種難題。
所以即使我身邊的人都要我放棄這個決策委員的選舉,叫我好好待在新竹縣經營就好。
但我仍然想要勇往直前,一如2018年的選舉。
我仍然想要在為新竹縣努力的同時,也為時代力量出一份心力。不管是募款、還是人才的找尋上。
兩年前的決策委員選舉,我落選了。但我慶幸我的落選,讓我更專注在地方黨部的經營上;兩年後的今天,我想我已經帶著豐富的地方經驗,準備好進入決策委員會,讓時代力量的路線更貼近地方、更貼近民眾。
我準備好了,也希望所有黨員,能夠給予我支持,讓我們一起繼續為時代力量努力。